二月的重庆,春风和煦,悠扬的弦乐,响彻山城
四季初始,佳期如许。近期,比亚迪精诚服务特邀前德国Bayer-philharmoniker 乐团大提琴副首席暨重庆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曹欣老师,与车主朋友相约重庆市精典书店,开启了一场“音为有你 爱乐山城 ”的弦乐四重奏之旅。
落日归山城,山城藏诗意。此起彼伏的跳动音符,正式拉开了本次音乐会的序幕。烛光舞台上,曹欣老师携三位艺术家合奏着本次活动的第一支经典弦乐曲目《多瑙河之波圆舞曲》。优美舒展的曲风,扣人心弦,现场的
车主也渐渐沉醉其中,感受着弦乐四重奏带来的艺术熏陶。
弦乐四重奏的前世今生
伴随着曹欣老师的讲述,弦乐四重奏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。起源于巴洛克时期的弦乐四重奏,最早在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·约瑟夫·海顿为艾斯特哈齐亲王创造的大量室内乐曲的过程中初现雏形,并在之后逐渐确定演奏模式。两把小提琴、一把中提琴、一把大提琴,是弦乐四重奏的核心构成元素,亦成为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、最融洽、最经典的室内音乐组合形式。
“弦乐四重奏的四个声部是平等的,都要对话,甚至说的内容都一样重要,只是对话的时间有前后。在对话的形式和内容上,有时是第一提琴和第二提琴,有时是第二提琴和大提琴,有时是第一提琴和中提琴……”
——海顿
四把乐器的和鸣,宛若四位同窗密友的呢喃耳语,自由又含蓄、柔美而婉转。不同于转瞬即逝的“快餐式”流行乐,弦乐的声音荡气回肠,历久弥新。越是深入了解弦乐,便越能被其折服,转变为由感官到精神的升华。
弦乐四重奏这一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,从一开始仅限于贵族,家庭式自娱自乐的小场景,到历经数载岁月,逐渐走向面对民众的更为广阔的舞台,成为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器乐体裁,为广大观众带去最美的听觉体验。
世界名曲的不朽魅力
享誉世界的作曲大师都特别钟爱四重奏这一体裁。从“弦乐四重奏之父”海顿的《C大调皇帝弦乐四重奏》,到莫扎特的《C大调“不和谐音”弦乐四重奏》和贝多芬的《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大赋格》,再到舒伯特的D小调第14号弦乐四重奏《死与少女》等等,大量的经典作品,使得弦乐四重奏发展到光辉灿烂的巅峰。
海顿在其一生中共创作了84部弦乐四重奏作品。其中,作品76号弦乐四重奏组曲是其最雄心勃勃的名作之一,相较于之前作品,更偏离标准的奏鸣曲形式。通过四把乐器之间的无缝动机转换,强调了各自主题的连续性。
或许,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准确说出学校音乐课堂上,老师播放过的这些不朽的弦乐作品,但一旦昔日熟悉的旋律再度回响于耳边,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涌上心头,这便是弦乐的魅力所在!
“听音识曲“环节,意为四位艺术家轮流演奏当代经典流行乐的某个片段,由车主们来竞猜歌名。《晴天》、《月半小夜曲》等诸多流行乐曲,通过大小提琴的音色演奏出来,别有一番魅力。让人惊讶的是,比亚迪车主们竟多次在音乐起始的短短2秒内就能猜出歌名。在互动之余,车主们也感受到弦乐的俏皮一面。
音乐是听觉和情绪感知的艺术,对于普通听众来说,认真聆听,用心感悟,去体会音乐家在韵律中表达的思 想情感和意境,便可以慢慢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音乐宇宙。
相关资讯
请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,或免费注册